健康知识|桃树的缩叶病怎样防治


桃树缩叶病如何防治? 桃树缩叶病症状
在新梢下部先长出的叶片受害较严重,长出迟的叶片则较轻 。 如新梢本身未受害、病叶枯落后,其上的不定芽仍能抽出健全的新叶 。 新梢受害呈灰绿色或黄色,比正常的枝条短而粗,其上病叶丛生,受害严重的枝条会枯死 。 花和幼果受害后多数脱落,故不易觉察 。 未脱落的病果,发育不均,有块状隆起斑,黄色至红褐色,果面常龟裂 。 这种畸形果实,不久也要脱落 。
桃树缩叶病发病诱因
春季桃树萌芽期气温低,桃缩叶病常严重发生 。 一般气温在10~16℃时,桃树最易发病,而温度在21℃以上时,发病较少 。 这主要是由于气温低,桃幼叶生长慢,寄主组织不易成熟,有利于病菌侵入 。 反之,气温高,桃叶生长较快,就减少了染病的机会 。 另外,湿度高的地区,有利于病害的发生,早春(桃树萌芽展叶期)低温多雨的年份或地区,桃缩叶病发生严重;如早春温暖干燥,则发病轻 。 从品种上看,以早熟桃发病较重,晚熟桃发病轻 。

桃树缩叶病防治
桃树缩叶病农业防治
新建桃园时,选择既高产优质又抗病的品种 。 对于进入结果期的桃园,要做好土壤、肥料、水分管理,精心整形修剪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。 发病严重的桃园应及时追肥、灌水,喷洒瓜果壮蒂灵使营养输导管变粗,增强树势,提高抗病力 。 在4~5月份结合生长期修剪、防治桃树红颈天牛幼虫危害等作业,发现缩叶病叶片立即摘除,集中烧毁 。 喷洒护树将军1000倍液杀菌消毒,抑制病菌的传播复制 。
桃树缩叶病防治最佳药
休眠季节喷洒护树将军1000倍液,铲除越冬病原菌 。 春季桃芽开始膨大时,是防治桃树缩叶病的关键时期,喷洒护树将军10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50%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 。 在桃树生长季节的3~6月份,即展叶后至高温干旱天气到来之前,可选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加入新高脂膜使用,可保温保墒、增强药效 。 早期缩叶病病斑直径在0.2厘米左右,喷施杀菌剂,病斑受到明显抑制 。

桃树的缩叶病如何活 【症状特点】
发病部位以叶片为主 。 严重时新梢、花、幼果也可受害 。 叶片受侵后肥厚皱缩,发脆,较一般健叶显著增大,叶片失绿转为黄色至带紫红色 。 到夏初时病叶上出现一层灰白色粉霜,叶正面较多 。 不久叶片变黑而死 。 嫩梢受害后较健康枝梢短,略为粗肿,呈灰绿色或黄色 。
【发病规律】
桃树缩叶病是桃树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 。 病原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等在桃树的芽鳞片和枝干的树皮上越夏、越冬 。 第二年春天桃树萌芽时,芽孢子萌发,由叶背(叶片展开前)或叶面(叶片展开后)穿过表皮侵入叶内,或经皮孔侵入嫩芽中,进行初次侵染 。 侵入叶片内的病原菌丝,在表皮细胞下和栅栏组织的细胞间蔓延,刺激中层细胞大量分裂,胞壁加厚,遂渐使病叶肥厚、皱缩并变色 。 桃缩叶病的发生,与早春的天气状况有密切关系 。 在桃树萌芽时,气温低(10~16℃)、湿度大时,发病重;反之,这一时期天气干燥、气温较高时,发病就轻 。 不同品种间,以早熟品种发病较重,中晚熟品种发病较轻 。
【防治措施】
(1)人工防治
春季初见病叶而未形成灰白色子囊层之前,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烧毁,以减少当年的越冬病菌 。
(2)加强栽培管理
增施肥水,增强树势,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。
(3)药剂防治
该病害每年只有早春一次侵染,于早春叶芽膨大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∶1∶100倍波尔多液可取得显著效果,喷药不可过早、过晚,喷布要周密、均匀 。 落叶后(11~12月)用3%硫酸铜溶液喷布以消灭冬芽上的越冬孢子 。 于开芽之前再用6%多硫化钡1次能取得更稳定的效果 。

推荐阅读